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

2017年度优秀教研室申报(2013-2016教研室工作情况简介)

发布时间: 2017-05-16    浏览次数: 258

对近三年教研室工作的总结(管理制度、师资队伍、教学工作、教研室活动、教改科研、经验总结等)。

近三年来,在各位领导的关怀下,在教研室各位同仁的集体努力下,新闻学教研室在各方面工作都开展顺利,并取得了不少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管理制度日益健全

近三年重新制定或修订了集体备课制度、教研活动制度、听评课制度、教学检查制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等。制度落实情况良好,教研室各位同事均遵守这些规章制度,没有发生任何教学事故。

二、师资队伍不断壮大

新闻学教研室现有正高职称教师1名,副高职称教师2名,中级以上职称7人,初级3人,在读博士1名,其余教师学历均为硕士以上。成员年富力强年龄区间在28-48之间、职称77%以上均为中级或中级以上职称;教师毕业于武汉大学、吉林大学、河南大学等著名高等院校,学缘层次结构合理;60%以上的成员教龄均在6年以上,教学经验丰富,近三年又引进硕士学历以上的青年教师3名;新进教师必须参加试讲,接受学校安排的岗前培训,见习一年,充分具备了教学能力方可执证上岗。为了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鼓励教师到名校进修、提升学历或参加各种院里学校的教学比武。这支优秀的教学和科研团队承担了新闻与传媒学院新闻专业全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工作,担任了三分之一以上的播音和编导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的授课任务,深受里和学生的好评。近三年,无论是里教学质量考评,还是学生评师,新闻学教研室80%以上的成员均在良好和优秀等级。

三、教学工作安排井然有序

1.根据学校和系里的工作安排,教研室主任每学期开学前、学期中和学期末带领各位成员开展教学检查,组织集体备课,为各位教师下达教学任务书,检查教材、教案、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课件、教学参考资料等;按照应用型新闻人才培养和学校更名转型的要求,教研室完成了2016版新闻学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参与了2016年度河南省多所高校新闻学专业的专业评估。

    2.根据里安排,实行教学岗位签到制度,要求每一位授课教师课前必须提前20分钟到值班领导处签到,提前10分钟进教室上课,教师不得迟到或早退,守时、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

3.实行教学档案检查制度,每个学期开展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每学期都对任课教师的每一门课的教学档案进行检查,在检查中不断完善教学档案,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要求:教材要选取最权威、最新的版本,每年必须投入或更新教学资料,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开展教学进度,严格按照考试大纲命题,严格按照考试相关规定阅卷,成绩册和试卷分析要有理有据、真实可靠,教学档案和考试、考查资料必须保留原始材料等。各类教学档案必须在每学期末及时归入院里的档案室。

4. 听课、评课制度,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听、评课不少于5节,教研室主任认真登记,检查听课次数以登记为准,不定期抽查教师听课记录,听课记录要认真填写,写出听课的得与失,要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

四、教研室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教研室主任在学期前制定好教学和科研活动计划,保证每个年度教研室开展教学、科研等活动都在8次以上,教学活动内容包括教学资料参考与借鉴、教学方法探讨、教学风格养成、教学效果评定、教学纪律规范等,采用的方式有小型的院系内名师讲座、教学专题探讨、个人经验与成果汇报等。科研活动方面主要涉及论文发表与科研立项经验探讨、科研团队协调与分工、科研成果展示等。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中,每位成员都收益匪浅,极大地提升整个团队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成功了举行了首届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原创性新闻作品大赛、举行了微机编报展、摄影作品展等一系列新闻实践赛事和活动。

五、教改与科研成果丰富

近三年,新闻学教研室在教改和科研方面下了大力气,取得了一系列的教改和科研成果。

首先,教学方法日益精进,探索了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网络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其次,开展了大量的教改活动并发表了一系列成果,如毛德胜老师发表了《论校媒合作助推地方新闻院校应用型新闻人才培养——基于“传媒人士进课堂”的调研分析》,马丽老师发表了《论新媒体对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的影响》、《论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管理工作》,苑丽娟老师发表了《大学生“微视”热的使用与满足研究》、《互联网传播中大学生“注意力漂移”的引导》等一系列教育、教改论文。参与主编了《新闻写作学教程》《传播学理论与实务》、《新闻摄影教程》《新媒体概论》、《新闻采访学教程》、《传播学概论》、《危机传播理论与实务》、《融合之路 互联网周口发展报告2014-2015》等一系列教材。

其次,科研成果丰硕。董玉芝、曹健敏、马丽、毛德胜老师主持了河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重大项目《新媒体传播道家文化的价值取向及实现路径研究》、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双微语境下老子人文思想传播机制研究》、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公共关系视域下政府微博传播策略研究》、《科学利用网络舆情服务河南省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智慧城市”手机客户端信息传播链拓展研究》、《移动互联时代公民隐私泄露危机研究》、《微时代下的政府公共治理研究》等一系列省级科研项目,毛德胜、韩璐、马丽、曹健敏、李婷婷、刘运来等老师主持了河南省教育厅项目7项。三年内,教研室教师发表了包括CSSCI、北大核心在内的重要学术论文28篇。

再次,新闻学教研室在学生实践教学方面也有所建树,如毛德胜、曹健敏、谌利老师担任了报《新传学人》的指导老师,董玉芝老师担任电视台的指导老师,谌利和曹健敏老师担任了新闻编辑和新闻摄影的指导老师,刘运来担任了院新媒体公众号运营的指导老师,所指导的这些学生活跃在校内外的实习基地。最,教研室的老师在指导学生科研方面也成果丰富,如马丽、毛德胜、李婷婷等都在近三年内获得过优秀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李婷婷、刘运来、韩璐、苑丽娟、马丽、王红霞等还担任了学生科研团队的指导教师。

最后,校媒合作、校企合作的应用型教学模式得到成功探索。曹健敏、毛德胜、刘运来、胡安川分别被纳入河南省媒体和高校互聘等,分别在媒体、地方政府宣传部门挂职锻炼。董玉芝、马丽、李婷婷、刘运来、韩璐、谌利等多位老师被聘为各类文化传媒公司的顾问。与大河报、商水电视台、郸城电视台等签订了实习实训合作协议,邀请了校外媒体的新闻专业人士如刘彦章、李建成等人来新闻学课堂任教或讲学。新闻学专业还参与申报了河南省全媒体科普传播中心创作基地《科普新天地》大屏频道创作基地。可以说,新闻学专业的校媒合作、校企合作已经取得较大的成功。

六、经验总结

近三年新闻学教研室取得了良好地成绩,主要经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了严格和可行的规章制度,这是打造优秀团队的根本保障。只有严格的制度才能规范和监督成员的行为,使其为人师表,严谨行事。

2.合理安排团队的层次结构是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应发挥不同层次成员的特长,形成各尽其责,各展其专业所长的竞争格局;应发扬互相扶持、新老合作、打造教学科研团队的精神来加速年轻教师的成长、促进新老教师的合作和保证团队的凝聚力和创新力

3.整个团队的集体努力是成功的核心。依托新新闻学专业教学团队和新闻传媒研究所两个重要的教学和科研团队,发挥集体的力量。无论是在教学还是科研方面的成果取得,都离不开每一位教研室成员的努力,所有成果都是大家汗水的结晶。

4.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应是教研室的风格体现。教研室成员不能墨守成规,应跟上网络新媒体时代和应用型新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教学方法、科研方向等多方面创新思维,相互借鉴和学习最新的教学和科研成果,保证整个团队始终站在教学和科研的最前沿。

 

打印文章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