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

上海戏剧学院吴洪林教授莅临我院讲学交流

发布时间: 2017-06-01    浏览次数: 266

5月25日上午,上海戏剧学院吴洪林教授应我院邀请,在文综实验楼401教室举行了题为“主持人的语言形象与传播力”的讲座。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院长孙红震、副院长刘春蕾以及播音专业的师生们聆听了讲座。

讲座中,吴洪林教授生动幽默的语言形象、独具特色的传授方式,深受师生们的赞誉,会场不时传来阵阵掌声和笑声。吴洪林教授从“为什么杨利伟能被选为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这个貌似与讲座主题无关的问题切入,引出了语言形象与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又通过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的讲话,让大家对语言形象有了初步的直观认识;由此提出,沟通能力表现为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能够激发他人热忱的能力、产生受众心理认同的能力,而主持人的关键要务,就是要在有限时间内通过现场演播和现场驾驭完成与受众的有效沟通。作为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的硕士生导师,吴洪林教授以董卿在《欢乐中国行——07新年特别节目》中的“金色三分钟”创作为案例,详尽阐释了只有通智言慧才能达到“传必求通,功为胜道”的核心观点。

针对如何塑造语言形象、提升语言的传播力,吴洪林教授设计了一系列可以切身体验、真实感受的互动环节,让同学们对“意识是智力是支撑”、“心态决定状态”这些看似抽象理论有了具体形象的认识,极大激发了同学们当众的勇气、表达的愿望、创作的热情。指导过程中,吴洪林教授始终细心观察、专心倾听,与学生们眼神的交互、语言的交流中,充满了期待、肯定和鼓励,许多学生快速克服了当众表达的心理障碍,将库存在头脑中的语言材料激活并调动起来,语言形象当即有了显著提升。

讲座结束后,刘春蕾副院长带领播音专业的老师们与吴洪林教授就主持艺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学科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吴教授认为,主持艺术的教学应由静态传授转为动态创作,教学创作的过程中,需要有精辟的理念、精到的案例和精彩的互动。这些宝贵的意见,将成为我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研讨及学科建设中的重要参考。

吴洪林,中国广播电视联合会戏剧影视研究基地特邀研究员;原上海戏剧学院电影电视学院副院长,教授,主持艺术硕士生导师;中国高等院校播音与主持专业教育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上海专家组成员;首创一整套培养节目主持人的专业主干课程体系;曾获得全国宝钢教育奖、上海育才奖、上海教育成果奖等;中央电视台《挑战主持人》特邀栏目指导。

撰稿:李雪 图片:学生通讯社 编辑:刘运来

 

打印文章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